貴州省黃平縣“五個媽媽團”發(fā)揮婦女優(yōu)勢,,以法律權益為切口,、以家風建設為基石、以真情幫扶為抓手,,探索從根源化解矛盾糾紛,。“姨媽調解團”“姑媽宣教團”“舅媽幫教團”“親媽愛心團”以及“事媽互助團”,融合形成了集關愛,、宣教,、調解、幫教,、互助等多維一體的服務格局,,為促進社會和諧安定貢獻了巾幗力量。
“有空多來家里吃飯,,跟你們嘮嘮嗑,,心里敞亮!”清晨的陽光傾瀉而下,,周麗平在吳阿妹(化名)的熱情招呼中,,開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吳阿妹曾經是她的調解對象:“誰能想到,,不久前,,她還因為家庭糾紛讓我們姨媽調解團‘頭疼’了不少日子呢。”
周麗平所說的“姨媽調解團”,,正是貴州省黃平縣為化解家庭矛盾糾紛,,集結本地巾幗力量而建立的“五個媽媽團”隊伍之一。
“姨媽調解團”“姑媽宣教團”“舅媽幫教團”“親媽愛心團”以及“事媽互助團”……她們的注入,,有效融合形成了集關愛,、宣教、調解,、幫教,、互助等多維一體的服務格局,,不僅激活了“婦”字號基層治理神經末梢,同時也為促進社會和諧安定打下了基礎,。
“我以后肯定不會再讓老婆受委屈了”
“你們放心,,我以后肯定不會再讓老婆受委屈了,有什么事我們一定好好商量,。”
面對“姨媽調解團”的成員,,龍軍(化名)連連表態(tài),并為自己過去的沖動行為向妻子吳阿妹誠懇道歉,。
這一幕,,得益于“姨媽調解團”的解紛“金鑰匙”——講法律、說權益,。
“可別覺得家里的矛盾是小事,,每個家庭情況不同,矛盾根源也不同,,只有耐心細致地分析和傾聽,,才能找到癥結所在,,讓矛盾就地化解,,這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!”說起工作,,周麗平充滿成就感,。
比如這起矛盾中,作為丈夫,,龍軍一度認為妻子就應該“什么事都聽他的安排”,。只要有意見不和,龍軍也總是以強勢的態(tài)度,,拒絕與吳阿妹溝通,。長時間下來,吳阿妹滿腹委屈,,但礙于面子,,她也只是忍氣吞聲。
前不久,,兩人又因為家庭瑣事引發(fā)爭吵,,積攢多年的怨氣一下子噴發(fā),激烈的爭吵聲引起了鄰居的注意,。
“你們快過來看看,,龍家兩口子吵得兇得很。”聽聞后,,“姨媽調解團”成員周麗平立即召集其他成員一同前往,,了解情況,。
“起初,兩個人都不愿意給我們說,,覺得‘家丑不能外揚’,。我們也沒有急于求成,畢竟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積攢的,。”身為黃平縣重安鎮(zhèn)興隆社區(qū)婦聯(lián)主席的周麗平回憶,。
為了調解他倆的矛盾,“姨媽調解團”成員隔三岔五就到家里串門,,講講法律知識,,說說婦女權益。“可能是我們太執(zhí)著了,,兩口子終于在第五次上門時,,接受了我們的調解,吳阿妹也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委屈,。”
“姨媽調解團”趁熱打鐵,,給龍軍深入普法,讓他懂得尊重關愛妻子,,于是有了文章開頭的道歉一幕,。
“姑媽宣教團”開展普法宣傳活動。
“不止‘姨媽調解團’,,我們集合了社區(qū)女黨員,、社區(qū)女警官以及司法所成員,還有退休女教師,、退休老黨員聯(lián)合成立‘五個媽媽團’,,每個人根據自身優(yōu)勢承擔不同工作。”周麗平介紹,。
周麗平所在的興隆社區(qū)人員眾多,、情況復雜,她們深知,,只有因地制宜,,才能發(fā)揮最大效果。現(xiàn)如今,,“媽媽團”成員們各司其職,,興隆社區(qū)里溫暖動情的畫面時時上演。
而這一幕,,只是貴州黃平眾多“媽媽團”的一個縮影,。
近年來,黃平縣聚焦婚戀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,、廣泛宣傳法規(guī)政策,,還分別組建了“姑媽宣教團”和“事媽互助團”,,以女性視角為出發(fā)點,當婚戀糾紛過錯方為男性時,,當好女方“娘家人”維護其合法權益,;當婚戀糾紛過錯方為女性時,當好女方的“指路人”引導其正確看待,,為矛盾化解提供新動力,。
與此同時,通過“微宣講”“小板凳”“姑媽夜話”等形式拉近與婦女的距離,,提升婦女法治意識,。
“經營好一個家真的需要好好付出”
“我覺得這次的分享會很讓人受益,讓我聽到了那么多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,,經營好一個家真的需要好好付出,。”
“我也很受啟發(fā),家庭和諧的氛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,,我以后要多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,。”
“家庭出現(xiàn)矛盾在所難免,只要我們及時溝通,、互相體諒,,很多都能解決。”
……
在黃平縣新州鎮(zhèn),,一場“和美家庭”主題分享會讓在座的婦女們感慨萬千,,分享會結束后,,大家紛紛向黃平縣新州鎮(zhèn)婦聯(lián)主席潘勝英講述著自己的體會,。
“姑媽宣教團”為婦女群眾宣講
既要化解矛盾糾紛,更要注重源頭防范,。為此,,縣里成立了以鄉(xiāng)鎮(zhèn)婦聯(lián)主席為團長,女醫(yī)生,、各村婦聯(lián)主席等為團員的“舅媽幫教團”,。重點開展家庭教育、婚戀指導服務,,幫助家庭和睦相處,、科學育兒,倡導青年男女樹立正確婚戀觀,、家庭觀,。
這場分享會,就是“舅媽幫教團”組織的活動之一,。
“看到大家的觀念在不斷改變,、提升,,我很開心。”潘勝英始終覺得,,好的家庭有助于推進好的社會建設,。“舅媽幫教團”就是通過發(fā)揮榜樣示范作用,廣泛開展家庭教育,,提供婚戀輔導服務,,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,筑牢穩(wěn)定基石,。
“所以,,我們團的成員都更加注重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、好家風的倡導與傳承,。依托這些活動,,希望廣大婦女樹立正確、良好的家庭觀念,,維護好家庭氛圍,,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(wěn)定。”潘勝英說,。
“家風,,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,它如同一盞明燈,,照亮著家庭成員前行的方向,。在我的記憶中,善良與誠信是我家最重要的家風,。媽媽用行動向我詮釋了誠信的含義,。奶奶則一直教導我要樂于助人。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,,我也努力踐行著我們的家風,。”
這是一篇初中二年級女生朵朵(化名)的作文,回憶起這些年的工作,,潘勝英總會想起女孩寫的這段話,。
“好的家風能代代傳承。當看到孩子的作文時,,我的內心也跟著澎湃起來,,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。”潘勝英說,。
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們的冷暖
“舅媽幫教團”之外,,“親媽愛心團”則將更多的關注目光,放在了困難婦女兒童和特殊困難老人身上,。
“江家兄妹需要兩個新書包,、趙家女孩下個月10號過生日,,想要一個玩具娃娃、王家的老婆婆最近腿腳不舒服……”
打開王瑩沙的工作筆記,,張家長,、李家短的小事,密密麻麻被她記錄在冊,。每完成一個,,她就用一顆五角星標注一下。有時候村民對她說了什么訴求,,她也都記在上面,。
“這個本子可是我的寶貝,自從成立了‘媽媽團’以后,,我們要定期走訪村里留守老人,、婦女以及兒童。這些人因為缺少陪伴,,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愛,,不記清楚點怎么行?”
自從來到黃平縣谷隴鎮(zhèn)翁勇村擔任村主任,、村婦聯(lián)主席,,王瑩沙就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,將村兩委,、村里的熱心婦女群眾納入“媽媽團”中,,有針對性地開展關愛幫扶。
“親媽愛心團”為孩子們講解安全教育知識
作為“親媽愛心團”的一員,,筆記里提到的“江家兄妹”就是王瑩沙的關愛幫扶對象之一,。
為了生計,這對兄妹的父母一直外出務工,,家里只有老人與孩子們一起生活,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或許是早早體味了沒有父母關愛的酸楚,,兩兄妹的性格越來越內向。王瑩沙看在眼里,,急在心里,。
帶著“媽媽團”成員,王瑩沙一次次來到江家兄妹家中,,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同時,,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況,給他們講故事,、嘮家常,,“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們的冷暖,、排解他們內心的孤獨”。
為了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成長情況,,王瑩沙和其他成員還主動與學校對接,,了解兩兄妹的學習情況以及與同學相處的情況,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,、幫助,,每當村集體舉辦活動,王瑩沙總會帶孩子們一起參加,,目的就是讓他們多與外界溝通,,增強社交能力。
“兄妹倆現(xiàn)在有了很大的改變,!不僅性格開朗了,,有時候放學還會主動到村委會,找我們這些媽媽們聊聊天,、講講學校里的趣事,。”談起這些點滴改變,王瑩沙很欣慰,,“我們沒有白付出,。”
在黃平縣,“親媽愛心團”由鄉(xiāng)鎮(zhèn)涉及就業(yè),、民政等部門的女干部為團長,,各村婦聯(lián)主席、熱心女群眾,、巾幗志愿者為團員,,時刻關注當?shù)匾?ldquo;柴米油鹽”引發(fā)的矛盾糾紛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,并聯(lián)動鄉(xiāng)鎮(zhèn)職能部門針對不同情況開展相應救助,。
同時,,還積極組織開展“錦繡計劃”技能培訓,為賦閑在家或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就業(yè)的婦女群眾提供就業(yè)輔導服務,,并聯(lián)合“婦女微家”企業(yè),、農村合作社、當?shù)貏?chuàng)業(yè)能手提供就業(yè)崗位,,吸納婦女就近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,。
“親媽愛心團”組織婦女群眾進行蠟染技藝培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