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老人因失憶而忘記了回家的路,他從1999年起,一直到處流浪尋“家”,“家”在哪里?21年,漫長的等待,日前,失憶老人終于在平塘縣相關部門的幫助下,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7月7日,從遵義市綏陽縣旺草鎮(zhèn)趕來的陳前剛把兩面印有“人間大愛、和諧社會”“失聯(lián)救助、大愛無邊”的錦旗,送給平塘縣公安局金盆派出所民警和平塘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,感謝他們幫助自己找回了失散21年的父親。
“這么多年,你說沒有懷念那是不可能的,只有慢慢的習慣了,他在外面,我們靠自己的話是不容易找到的。”陳前剛激動的說道。
今年5月8日,平塘縣金盆派出所民警在例行巡查中,發(fā)現(xiàn)平塘縣第三中學附近有一名流浪人員,說話含糊不清,精神狀態(tài)較差。
“我們去到現(xiàn)場的時候,他說話含糊不清,身上也沒有證件,當時我們就把他帶到派出所,借助我們的人像比對系統(tǒng),去核實一下他的身份,但是后面都沒有核實到。”平塘縣公安局金盆派出所民警袁國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對記者說道。

陳永富與親人團聚
老人是誰,家在哪里?為了幫助老人回家,民警用現(xiàn)代化科技手段對其進行人臉圖像比對、采集DNA入庫。同時,在貴州今日頭條尋親網(wǎng)中發(fā)布尋親啟事,在救助開放日向社會公布老人相貌、體貌特征,廣泛尋求知情信息。為了讓老人恢復記憶,民警與縣民政局聯(lián)系,暫時將老人托養(yǎng)在金盆敬老院照料。
“來的時候,頭發(fā)很長、很亂,衣服、褲子、鞋子特別破爛,來到這里,首先我們就幫他理了個發(fā),安排他洗澡,拿新衣服給他換,來的時候講話都是講不出聲音的,話都講在喉嚨里面,一個多星期后才講出聲音,20天以后,他講話的聲音我們才能聽得到。”平塘縣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林伯兵說道。
6月16日,貴州今日頭條尋親網(wǎng)中發(fā)現(xiàn),該流浪人員疑似遵義市綏陽縣旺草鎮(zhèn)茅家鋪村銀坪組失蹤多年的陳永富。經(jīng)聯(lián)系其家人,并通過相關圖片、體貌特征、視頻資料等身份確認后,該流浪人員確系失蹤多年的陳永富。
7月7日,陳永富的妻子宋仕容帶著兒子、女婿、兄弟等,來到平塘縣金盆敬老院與陳永富相認。
“認得我不?我叫仕容,認得不,認得哈,那怎么說認不到啊?……”

21年等待 陳永富終回家
相同的血脈,共同的鄉(xiāng)音,逐步喚起陳永富老人對家人的記憶。面對久別的重逢,苦苦等待了21年的宋仕容泣不成聲。
“我們三娘母遭了很多累,難受得很,我請人家來找,找了幾次,都找不到人。”宋仕容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。
陳永富的兒子陳前剛在父親失蹤時才7歲,他說如果沒有平塘縣民政局、平塘縣公安局的幫助,自己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找到父親,不能實現(xiàn)家庭團圓。現(xiàn)在好了,父親找到了,圓了他此生最大的心愿。
“20多年了,父親在自己腦海中很多印象都是模糊的,自己的父親要把他接回去,作為子女一定要對父母好好的。”陳前剛掩蓋不住內心的激動,感激地說道。